壞運都集中在2019年!養蜂世家:40年來最糟糕的一年

圖片由蜜蜂工坊提供
往年蜂蜜都有上萬噸產量,今年卻不到往年的1成,預估僅有1000噸,讓百年養蜂家族第三代都說:「我投入養蜂事業已40年,都沒有像今年這麼糟糕!」究竟是什麼原因,蜂蜜歉收這麼嚴重?
今年要吃到鮮甜可口的蜂蜜,恐大不易。
依據農糧署、台灣養蜂協會統計,往年蜂蜜都有上萬噸的產量,近五年蜂蜜年產量卻每況愈下,2016年跌到7875噸、2017年更只有6313噸,所幸去年氣候較佳,蜂蜜產量不錯,回升到9015噸,然而今年恐怕連1000噸都不到!
台灣近五年蜂蜜年產量,業者:2019年預估只有1000噸 單位:公噸 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、台灣養蜂協會
蜜蜂工坊銷售總監黃承澤指出,今年蜂蜜產量不到往年的1成,約只產出1000公噸,原因在於蜜源植物龍眼、荔枝開花不到2成。若以1000個蜂箱規模的蜂農來說,估計會損失上百萬元的飼料、人力和設備耗材,而原本預期今年銷售金額可達3至500萬元,今年可能賣不到1/3,幾乎可以說是「養蜂愈多,賠愈多」。
前全國養蜂協會理事長、家族經營養蜂近百年歷史的江煥彬,他唉聲嘆氣說:「今年歉收非常嚴重,你說是危機也不為過,我投入養蜂事業40年,都沒有像今年這麼糟糕!」照他的經驗,一年收一次蜜,每次可採收2、3期荔枝、龍眼蜜,蜜蜂採蜜到蜂巢滿算一期,今年採收量才「半期」,蜂巢一次都沒有滿。
果農也不好過,在台中太平山上經營果園的果農楊鎧駿表示,以往能花上半個月採收龍眼、荔枝,今年3、4天就採收完,他觀察到南部蜂農看荔枝、龍眼都不開花,也不移動蜜蜂到南部尋花採蜜了。
圖/蜜蜂工坊提供
為何今年如此慘澹?彙整原因,今年所有最糟的狀況都碰在一起了:
一、氣候變遷
去年至今年暖冬現象,造成植物沒有休眠,亂了花季,加上春天遇到乾旱,植物生長不佳,梅雨季延遲又下的頻繁,原本3至5月要開花的龍眼、荔枝,僅有往年的2成左右。
二、空氣汙染
雪上加霜的是,百花蜜也遭殃。台灣蜂蜜市場上,八、九成是龍眼荔枝蜜,剩下一成是百花蜜,往常若荔枝龍眼蜜量不足,至少還有百花蜜如咸豐草、鬼針草補充產量,然而東北季風帶來外國的霾害,酸雨下在台灣,咸豐草、鬼針草無法健康開花,花看起來都委靡不振,流蜜量也因此減少,百花蜜因此歉收。
三、病蟲害
好事不成雙,壞事倒是成三,近年來荔枝椿象猖獗,嚴重影響荔枝、龍眼收成。若沒有蟲蟲危機,荔枝、龍眼可能還有四成產量,現在僅靠二成的荔枝產量,龍眼是幾乎絕收了。
蜂蜜的減產,連帶提高蜂蜜價格,江煥彬指出,往年龍眼蜜一公斤500多元,今年可能漲至700、800元,畢竟蜂蜜不是必需品,價格若漲太多,怕民眾不買單。
也多虧了去年蜂蜜產量平穩,蜂農多少還有去年產的蜂蜜。換言之,現在市售蜂蜜多半是去年的庫存。「三年前我們就預測到會有這樣的慘況,開始在衛生良好狀態下囤貨,通常會庫存1.5年,但這幾年我們都庫存2.5年的量。」黃承澤說,但民眾不用擔心,蜂蜜可耐久放,2年都在安全範圍內,只要保持乾燥陰涼在25度以內存放即可。
圖/蜜蜂工坊提供
另外,若是久放出現結晶,民眾會以為壞掉。其實,這是正常的,結晶代表蜂蜜含有豐富天然葡萄糖,人體可直接吸收,是很天然的營養成分。
今年,由於蜂農苦不堪言,農委會也提供1/3的砂糖補助(蜂農會餵糖養蜂),並取消蜂箱救助上限、增列蜂群救助及補助機械項目。
業者也自力救濟,黃承澤說,除提高收購國外蜜原產區的蜂蜜,譬如進口泰國龍眼蜜;他們也正研發數位科技平台,運用大數據分析預測來年的氣候、蜜源植物盛開狀況,讓養蜂人事前知道可以養多少蜜蜂,應遷移至哪個產區採蜜,以降低損失。
黃承澤以蜂喻人,「即使流年不利,但每次都想,我們應該仿效蜜蜂,不管被迫逆風飛行,蜜蜂都不停止而努力尋找蜜源植物,我們人也不能向逆境低頭!」